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八关斋与中古小说

    仪式就已经产生了。反映原始佛教生活的汉译《增壹阿》卷十五《高幢品》,即详细阐述了八关斋法及其缘由,其中一偈概括了奉行八关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:“不杀亦不盗,不淫不妄语,避酒远香花,著味犯斋者,歌舞作...佛陀创立的斋日仪式中,有僧众背诵戒律、“犯戒的比丘当众坦白”罪过等内容。大约当日奉持此斋的,主要是僧团中的僧侣,而且持斋的主要目的是约束僧侣行为。  但后来持斋的对象和目的都发生了变化。除了《增壹阿...

    陈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5340861.html
  • 中国回鹘佛教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

    )   族语文》1994年第2期,63-70、7页)一文。  此外,北京图书馆所藏的《杂阿》、《增壹阿》也都先后得到研究刊布。[9]   除了上述研究成果较为集中的文献外,分散研究其他回鹘...------------------  9. 张铁山《敦煌本回鹘文〈杂阿〉残卷研究》,《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》,北京: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1996年,348-355页;《回鹘文〈增壹阿〉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3642779.html
  • 海峡两岸对回鹘佛教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

    。此外,北京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本回鹘文《杂阿》、《增壹阿》也都于近期相继得到研究刊布。[13] 自1986年6月至1995年11月,敦煌研究院考古工作者先后六次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进行了考古...[13]张铁山《敦煌本回鹘文〈杂阿〉残卷研究》,《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》,北京: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1996年,348~355页;《回鹘文〈增壹阿〉残卷研究》,《民族语文》1997年第2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3243275.html
  •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(一)

    ”而说的,如《增壹阿》说:  “心为法本,心尊心使,心之念恶,即行即施,于彼受苦,轮轹于辙。心为法本,心尊心使,中心念善,即行即为,受其善报,如影随形。”(注19)  谓世间善恶的形成即是“心”与...上座部多重法相的抉择,由抉择《阿》中之法相(蕴、处、界、缘起、食、谛、菩提分等)而演为“阿毗达磨(Abhidharma)佛教”。大众部是重禅定及般若空性的,其思想亦是源于《阿》,但在法义上却与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544147.html
  • 与律部中的阿波陀那

    最早结集成书的杂阿,全是由三大部类组成,此三大部类即相当于九分教中的“修多罗”、“祇夜”、“记说”三部分。至于九分教中“本事”、“本生”、“方广”、“希法”的次第成立,则是编入长、中、增壹阿中。...沙门二十亿修行的故事,则在《中阿》卷二九〈一二三〉;《杂阿》卷九〈二五四〉;《增壹阿》卷十三〈3〉中,皆可见到。这些阿中的阿波陀那,都是〈1〉:言现世之事为主,且是对某一行为做故事性、情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0467890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一)

    甚至“凡夫菩萨”一词之定位,亦蒙受争议与质疑。因此,探其本源,明其流变,楬橥“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”之门径,已成为当代大乘行者修学的重要课题。  诚如《增壹阿》卷第二十六〈等见品〉(大正2.694a...所以,其不但条陈发心之要件,以及受戒、菩萨行之门径,更具有阐释凡夫修行的相关课题。  这种藉由人身修学菩萨行圆满而成佛的人间佛教思想,是古代印度佛教所本有的,且历久弥新。如《增壹阿》〈等见品〉(大正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868453.html
  • 业障与忏悔

    才能从烦恼与业的轮回中解脱出来。   忏悔恶业   忏是知错,悔是能改。这是因为惭愧心的缘故,在《增壹阿中记载∶“信财、戒财、惭、愧亦财、闻财、施财、慧为七财。”所以惭愧心是修行的资本。在《增壹阿中记载∶“世有二妙法,拥护世间,所谓惭与愧也。若无此二法,世间父母,兄弟,妻子,知识,尊长,大小不别,即与畜类同等也。”   忏悔的前行是惭愧心,佛陀说惭愧心的生起乃是心中生起明的关系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3185481.html
  • 《杂阿》中佛陀对病苦的教示之研究

    》卷二,经号九九)   《别译杂阿》(失译,《大正藏》卷二,经号一OO)   《增壹阿》(东晋,瞿昙僧伽提婆译,《大正藏》卷二,经号一二五)   《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》(刘宋,佛陀什共...初版七刷)   《杂阿》   《中阿》   《长阿》   《增壹阿》   (三)、《汉译南传大藏经》(高雄:元亨寺妙林出版社,一九九O年起出版)   《律藏》   《长部...

    陈丽彬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90287369.html
  • 谈感应与神通

    造成不明业报,误导因果的危险;所以对待神通更要戒慎恐惧。   一、神通不如智慧   《增壹阿》卷二十九中有一个故事,叙述有一天佛在阿耨达泉旁与众大比丘集会,阿耨达泉的龙王发现舍利弗没有来,...《众经撰杂譬喻》中有一个故事,有一个屠夫向阿阇世王请求说:“大王啊!凡是国家节庆宴会有需要屠宰牲畜的事,请将这机会赐给我,我当尽力而为。”阿阇世王好奇地问:“屠宰的事,一般人是不乐意做的,你为何喜欢...

    黄国达

    |感应|神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18505823530.html
  • “有无”初探 ──以《阿》、《中论》为主

    。”(注二)  那么,“有无”指的是什么呢?《增壹阿》〈有无品第十五〉中,有具体的说明:“所谓有见、无见,彼云何为有见?所谓欲有见、色有见、无色有见。彼云何为欲有见?所谓五欲是也。云何为五欲?所谓...  “有无”初探 ──以《阿》、《中论》为主   香光尼众佛学院教师 见恺法师   “中道”是佛法的中心思想,遮止有无二边的中道表现是《阿》以来的传统,但“有无”的意义、观察的角度,从《阿...

    见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5048730.html